成為你生活劇本中的導演


文/賴尚緯 圖斯特食研堂執行長
NLP高階執行

運用NLP「次感元」讓自己短暫置身事外,你可以改善某些過去或當下的經歷感受。

人們的行為大多是心態直接反射出的結果,而心態又取決於我們的「知識學習」與「自身經驗」等內容。

早上在開車上班的路上,聽到廣播主持人說感覺今年中秋節的滿月沒有特別圓,但主持人後來補充說其實這次中秋節的滿月是近8年來最圓的一次。

咦~ 聽到這是不是會有些困惑呢?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對很多事物上的看法、聽法、做法上都會有不同層面的感覺與見解。畢竟我們人的大腦思考路線是挺複雜的,這中間若再把環境、感受、節慶、情緒…等都帶入情境時,那每一個人對判斷喜好的解讀更是不同。

說到這不得不提人們的內心都具有一種感官認知的決定性判斷,能夠清楚地知道我們心理暗示方法及對自身影響的能力,藉由這些做法來改變我們的思考模式,同時可再用一種積極、樂觀的方式告訴自己。

這更是在效仿別人、學習增長時,腦海中所想像出的畫面,例:如何交流、如何排解問題、如何更投入、如何中和焦慮等,此時就需要用到一個技巧NLP「次感元」

「次感元」能將人的感受進行細微的切割、分類、調整成最恰當的運用,運用此方法清晰明瞭的提升自我覺察的感知能力。

例如:想控制視覺感官,就能將畫面調整明亮度或是濃淡度,也可以是彩色的、黑白的,更可以是動態的、靜態的 (慢動作也OK)。

同理在聽覺上,我們也能將那聲音拉遠還是拉近,調成高音或低頻,是清楚大聲或模糊小聲的。

若是在觸覺上,也能把硬軟、平滑、尖銳、彈性或是僵硬的觸感來做細分。

綜合這些視聽觸的感受也就是NLP經常談起的V.A.K模式。這就像我們在家看電影(追劇)時,精彩橋段登場你會靠近點看、調大音量就怕錯過精彩畫面,但看到無聊橋段或恐怖畫面時,你會拉遠距離、做其他事情、甚至是直接快轉內容,這些方法若套用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剛剛說的NLP「次感元」技巧。


說到電影也不經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部電影「健忘村」,劇中有一關鍵神器「忘憂頭套」,有任何煩惱的人只要套上那頭套,操作者就能將其某段不好、不開心、沮喪的畫面片段記憶給刪除,這概念跟NLP「次感元」就有相同效果。如果您也看過這部電影應該明白我剛剛說的操作方法。

運用NLP「次感元」讓自己短暫置身事外,你可以改善某些過去或當下的經歷感受。人們的行為大多是心態直接反射出的結果,而心態又取決於我們的「知識學習」與「自身經驗」等內容。就好比一部電影在觀眾眼中的內容是一樣的,但每個人看完的心得感受與啟發都是不同的。

遇到不想面對的「人事物」次感元能幫助緩解與放鬆,事實上這項技巧的秘密源自於大腦,大腦能透過神經元在處理V.A.K的各種訊息時調節「畫面、大小、遠近、波動、跳動...等」,運用這種收發改變是能夠輕鬆轉換心情。

再做一個比喻:今早你接到客戶打來的抱怨電話,這電話打亂了工作節奏,對方霹靂啪啦的罵個不停,一聽到這你心頭開始煩躁不安,這時就該開啟次感元模式。

首先把他的聲音拉的非常遠(因為他的音量實在太大),這會讓你感到舒服些,再來能把這只電話想像成是包著一層層布的塑膠玩具,塑膠玩具在布裡面就不會發出尖銳刺耳的聲音(甚至還讓你感覺滑稽好玩),若能做到我想你當下的煩躁也能緩解舒服不少。(雖然對方還是很激動) 

次感元不僅好用、且容易上手學習,若能活用在生活中,討厭的事情發生當下也都不容易去影響您的心情了。

可能你會認為這種方法有點像小孩子玩遊戲一樣,但當你親自嘗試做看看就會發現改變心理感受、或某項工作的看法並非困難。

生活的真實樣貌總讓人倍感壓力,若我們心中經常存有悲觀負面的影像(記憶)時,當這負能量越來越大、越來越強,是容易吞沒對工作、家庭、生活的動力。

若能將負面的事情隨手挪開,把開心正向的事物靜止眼前,把沮喪的負能量轉化為沾黏在你身上的灰塵一樣輕鬆抖落,這樣你又能繼續瀟灑往前行。(最後這也是NLP次感元的一種表現)


#賴尚緯
視野學習
#NLP經典練習法
#親和感
#心理學
#NLP
#溝通
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