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寫下感恩的三件事。
對經常浸潤在感恩的情緒中的人是相當容易,這些人連在路上踩狗屎都會覺得相當幸運。
對某些要求事事完美的人,困難重重,因為經歷再好的事都有“但是”的缺憾,
如,參加豐盛的感恩餐會,但是,感恩抽獎的大獎不是我抽到。
對某些視美好事物為理所當然的人,“本來就該如此”蓋過感恩的心,
如,加班熬夜寫相當棒的企劃案,老闆默默收下,嗯聲後,加碼新的任務。
對某些渾渾噩噩度日的人,長溝流月去無聲,要想想有什麼感恩的事,空白一片。
有什麼好感恩?
您能閱讀我的文章,
表示,您視力、理解力都好,更重要是「還活著」,這三件事就足以感恩。
何況,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,對這些認識或不認識的百工感激一下也不錯。
現在,感覺如何?
對慣老闆還要感恩嗎?
難道感恩她或他的不滿足成就我的能力,這是一個可能,每個人的地圖不同,
或許老闆們是如此拼搏過來,就他而言,付出是理所當然。
也有另一個選項,將我的地圖展示給老闆,呈現自我價值,
能做到這選項需要很大的勇氣,要好好感恩自己。
為什麼要感恩,因為我們的行為與自我息息相關。
薩提爾的冰山理論(Virginia Satir iceberg theory ),
將人的外在、內在如冰山般分成水面上和水面下兩部份,
水面上的是行為,如冰山可見部份,水面下由淺入深,
則可分成應對方式、情緒、觀點、期待、渴望、自我等6個區塊,水面是我們的覺察力。
以慣老闆為例,對老闆的生氣也反映出原本我的期待落空,
自我價值不受肯定。細思,因專案所得的know how是誰也奪不走的能力,
根本不影響自我價值,反之,因工作習得的技巧讓我更有職場競爭力,真感恩。
帶著感恩的心情,感覺如何?是否平靜些?
每日寫下感恩三件事,
每一件都以薩提爾的冰山理論,
覺察行為背後的情緒、感受,層層挖掘到直到自我層次,
日積月累將發現,內在的平靜甚至生生不息的自我生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