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希望我同事不知道的影響術

NLP訓練師/ 林大鈞 Terry Lin

在美國曾經為了在校園推廣"破傷風"的疫苗施打,

做了四種不同的『宣傳手冊』想要測試到底是用"恐嚇"的比較有效,還是"勸說"有效?

這四種不同等級的『恐懼手冊』最後得到的疫苗施打率結果卻幾乎一樣,大約只有3%

就在這個令人意外的結果之後,又在這個手冊加上了一個變量,

疫苗施打率突然提高到28%了!這是什麼方法 ?


偉大的 Milton Erickson曾經有一個來訪者,想要減肥,

男子之前找過了許多治療師,營養師,醫師,也收到過許多"恐懼手冊"

專業人士們告訴他再不瘦下去,就會有疾病纏身等等,

但是成效似乎都不佳,這個男人還是拒絕不了食物。

而 Milton Erickson 卻跟他說,你可以吃,你想吃就吃,只要答應一件事情就好。


現代人的生活看似資源豐富無限,

但實際上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工作、家庭、地區、時間的限制,

大部分的人每天都生活都在幾個點之間徘徊,

這是生活上很大的一個慣性,而我們也在這個慣性之中,

常常會有一些最省力跟最省時間的安排。


例如 : 下班從哪站下車,可以剛好去趟超市,買足本週用品,

洗衣服的時候可以用這個等待時間順便掃地,或者倒垃圾時,順便散散步,

週末去最喜歡的咖啡店,可以順道去看看自己附近的親朋好友等等。

我們都會穿插安排一些可以節省時間的交叉行程,來完成例行公事,


而改變,如果沒有介入到『生活行程』,通常就很難發生,

因為這些行程已經是我們強大的慣性。

 

不喜歡看書的朋友如果想要養成看書的習慣,

或許放幾本好書在馬桶旁邊,就是最好的催化劑。

不喜歡運動的朋友,

其實只要多走樓梯少搭電梯,還有回家時,提早一個捷運站下車,就可以多走幾步路。

不想要被手機影響工作的朋友,

只要在工作時把手機關機,放進包包裡的包包裡的包包,你就也懶得再去拿出來了。


在美國疫苗施打的『恐懼手冊』最後其實只是在手冊上加上了

校園中施打的地圖與明確的時間,

讓學生清楚知道怎麼安排自己的時間與生活路線。

尋求 Milton Erickson 幫助的減肥男子,也只是被 Milton 要求可以想吃就吃,

但是前提是家裡不能擺食物,但是想要吃,就可以外出去吃,

就只是這樣,因為不想為了吃東西增加一個額外行程的慣性,

就讓男子成功降低了飲食份量。


其實現在資訊發達,大道理人人都懂,但真實的人生就是每分鐘的行程安排,

專注力的使用,以及如何調配自己的多種行程,

如果影響與改變,沒有觸及到這個核心的關鍵資源,改變就很難推動,

而真正能夠帶來改變的,就是我們實際生活的這些點滴。

如何把新的行為,無痛的介入舊有的生活行程,應用到個人成長,治療,改變,

甚至到商業的銷售推廣,都是最終極的戰場,因為人一天就只有24小時,

把新增任務,變成舉手之勞,把特殊行程,變成順路完成,

無痛改變,就是最好的影響與說服技巧。


視野學習
#NLP核心觀點
#NLP假設前提
#NLP
#溝通
icon_BackT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