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失眠」和「安眠藥」的迷思

文/臧鴻儒 精神科醫師
失眠學校

沒有接受專業的完整治療,是失眠沒有獲得改善的根本原因,與使用安眠藥無關,兩者不能畫上等號。身為一名專業的醫師,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強調:勿因恐懼安眠藥而拖延治療。

吃安眠藥會傷身體?

吃安眠藥會不會失智或老人癡呆?

到底失眠是不是一定要吃安眠藥?

這些問題是我在診間最常被詢問的,以下就來一一破解關於「失眠」和「安眠藥」的迷思:

首先,失眠不會好跟安眠藥無關

慢性失眠人口佔10~11%,這些「慢性失眠者」只有三成固定服用安眠藥,七成慢性失眠患者只是無盡的包容、忍耐失眠之苦。

這七成的慢性失眠患者本來就有無法入睡、淺眠…等種種失眠狀況,但是卻沒有接受專業的完整治療,這是失眠沒有獲得改善的根本原因,與使用安眠藥無關,兩者不能畫上等號。

也因此,身為一名專業的醫師,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強調:勿因恐懼安眠藥而拖延治療。

根據數據顯示,有失眠症狀,未達慢性失眠的人口高達20~28%。

倘若一用藥就無法恢復自然睡眠,那麼慢性失眠人口不可能只維持在10~11%,除非永遠不再有新失眠人口。可見得,失眠跟感冒一樣會好,但也有可能再發。除了治療,更重要的是預防失眠再發生。

能改善睡眠手段有五大類:

物理性的睡眠改善法

化學性的睡眠改善法

心理性的睡眠改善法

行為與環境的改善法

醫學上的睡眠改善法

關鍵的還是要先認識睡眠的調控機制,優先找出自己失眠的背後原因,透過調整生理時鐘、增加睡意、有效降低壓力…等方法,多管齊下。

最重要的是:立刻採取行動!

延伸觀看影片:失眠該不該吃安眠藥?

延伸閱讀:習得性失眠:雖然吃藥能睡,但總無法停藥嗎?

視野學習
#曾信儒
#NLP核心觀點
#NLP假設前提
#NLP
#溝通
icon_BackToTop